一個井組相當于一個作業區的產量,一個人干了傳統管理模式下三個人的工作量。這是記者8月10日在中國石油首個工廠化作業示范區采訪時了解的情況。負責示范區14井大型叢式井組G07-6井管理的長慶油田公司采氣一廠作業九區經理王強軍說:“工廠化作業以其產量、工效和管理等方面的極大優勢,推動了氣田發展方式的根本性轉變。”
工廠化作業作為一項先進的施工組織管理模式,在國外天然氣開采企業已利用多年。2012年,針對我國致密氣藏開發存在的成本高和難度大等問題,中國石油決定在蘇里格東南區建立致密氣田開發工廠化作業示范區,力爭在致密氣田的高效開發上尋求突破。
進入2013年,負責蘇里格東南區開發的長慶油田采氣一廠,在認真分析吸收國外工廠化作業技術特點,以及先進經驗的基礎上,不斷加強自主研發及試驗,在大井組井場布局、快速鉆井技術、高效水平井壓裂工藝、壓裂液回收處理再利用和高性能壓裂工具等方面,大膽進行實踐。特別是在靖43-38井水平井井組,這個廠首次實施的工廠化壓裂作業試驗中,不但一次性壓裂改造達9段,而且大幅度提高施工效率,降低作業費用。與常規施工相比,施工時效提高35%左右,儲液罐等設施一次安裝綜合利用,避免重復動遷,單井降低作業費用10萬元。由于壓裂液集中再利用,在環境保護方面更帶來無法估量的社會效益。
之后,采氣一廠以大規模部署多井組合的叢式井組為契機,再次凸顯工廠化作業優勢。記者在多套機組同時作業的鉆井現場看到,不但水、電、料等實現統一供應,生活保障可以統一組織,技術服務可以統一實施,而且減少以往單獨施工中多頭組織帶來的資源浪費,鉆井用地成倍減少。以9口井的叢式井井組工廠化作業為例,占用井場由原來的9個減少到1個,輸氣管線由9條減少到1條。
這且不說,由于生產組織和作業方式等方面的優化,作業速度大幅度提升,平均每口井減少鉆前施工周期6天以上,平均單井縮短建井周期8天,鉆機完井搬遷由原來的2天至3天降至兩個小時。
工廠化作業形成一個井場多井“群居”的布局,從產量到管理效益等方面均有數倍提升。在主管示范區開發的作業區八區和九區,員工人數與傳統作業區相當的情況下,人均管理井口數及人均貢獻產氣量,則是傳統作業區的三四倍,實現氣田開發有質量、有速度和有效益。